根據環保署歷年監測資料顯示,每年5月到8月的紫外線指數容易達過量級以上,尤其中午前後2小時紫外線最強,提醒大家外出確實做好防曬防護措施,也應避免在戶外長時間曝曬。
防曬話題是每年夏天最熱門的話題,但仍然有許多人的觀念還是似懂非懂,像是兒童、男人、老年人不需要防曬,隔離霜可以代替防曬乳、防曬係數愈高就越好、只有夏天及豔陽烈日下才需要作防曬措施等等,都是錯誤的想法。
防曬方法你做對了嗎?
一、防曬全年無休
一年四季都要做好防曬,因為紫外線不是只有夏天、豔陽烈日才有,陰天也要做好防曬。
二、隔離霜≠防曬品
「隔離霜」不一定能代替防曬產品,要注意產品是否含「防曬係數」,若要做到徹底防曬,記得要塗抹上含有防曬係數的防曬品。
三、塗抹SPF15~30防曬產品
基本上,SPF50+已經可以隔離98%的紫外線,而塗抹再高係數的防曬用品只會造成皮膚負擔。
SPF值雖愈高愈好,相對的皮膚負擔也會愈大,係數與紫外光之遮蔽程度也不是成正比,應視曝曬在陽光下的時間及陽光強度而定,以選用SPF15~30,且同時具有UVA及UVB保護作用之商品為佳。
四、護唇膏、太陽眼鏡不可少
避免在烈日下活動,除了臉及身體的防曬外,也不能忽略唇部及眼睛,記得塗抹有防曬功效的護唇膏及配戴太陽眼鏡,否則容易引起日光性唇炎及白內障。
五、洋傘、不透光淺色系長袖服裝
紫外線過高時,只使用防曬產品是不夠的,帽子、洋傘、不透光淺色系長袖服裝等都要派上用場。上午10點到下午4點,儘量避免日光直曬或外出。
塗抹防曬產品,產品標示你看懂了嗎?
有一定防曬的觀念之後,但卻有很多人不知道怎麼挑選防曬產品,教你如何看懂防曬產品的標示,才能正確為自己選擇適合的產品來使用喔!
SPF
SPF是Sun Protection Factor的縮寫,一般中文的翻譯是「防曬係數」。防曬效果為SPF×10(分鐘)。也就是說,如果不塗抹防曬品,10分鐘就會曬紅了,但如果使用防曬係數SPF15的產品,經過150分鐘才會曬紅,也就是被曬紅的時間延長了15倍,大約可防止93%的UVB。但每個人適用的防曬係數因膚色及皮膚敏感度而有不同,此外也要視曝曬的時間及陽光強烈的程度而定。
PA
另一種常見的防曬係數是PA,是日本厚生省(相當我國的衛生署)要求日本防曬產品用以標示防曬效果的代號。
PA+
表示比未使用防曬產品前延緩2~4倍被曬紅的時間、PA++ 表示延緩4~8倍、PA+ + + 則表示延緩8倍以上。
UVB是曬傷的禍首,造成皮膚紅、腫、曬傷、脫皮的主要因素。
UVA表示「長波紫外線」,波長大於330nm,能量略低但穿透力較高,可達真皮層,使皮膚曬黑,這也是會導致皮膚癌的主要因子。UVB則表示「中波紫外線」,波長約在285到330nm間,能量高但穿透力較低,雖然僅達皮膚表層,但會使皮膚曬紅、曬黑及脫皮,造成皮膚癌,降低免疫力,是防曬時最主要對抗的元兇。
最後再次提醒大家,防曬是不分男女老幼,建議外出時可穿不透光淺色系長袖服裝、帽子、遮陽傘、太陽眼鏡等作為防護,或持續塗抹適當的防曬產品,儘量避免上午10時到下午2時在烈日下活動。